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

《有飯自然香》留下唏噓的餘韻


弄到一張票,上星期日就看了《有飯自然香》的最後一場演出。

這劇中飯煲很搶戲,連mit荷蘭豆都用到飯煲,誰叫信興出錢、出煲又出埋蒙老闆。
但其實我也很愛這款有玻璃窗的電飯煲,蒸臘味飯超開心!   圖片轉載自香港話劇團

故事其實非常典型,六十年代的香港,一個奮鬥的故事;故事裡總有一個腳踏實地的老實人,靠努力靠誠懇去白手興家,未必大富大貴但一定生活漸入佳景一片光明,然後總會有一個喜愛投機取巧,未必大奸大惡但一定是靠小聰明想發達,之後做生意比人呃最後窮困潦倒。

麻包雄!重點是白襪+涼鞋(笑),這劇無論道具、場景、燈光都很到位
只係小明B好假(笑),但不可能真的弄個B上去,算係咁。  圖片轉載自香港話劇團


如此老土的故事,發展其實用膝蓋想也知道,但這劇輕鬆有趣,充滿笑料,再加上劇中那條純真得來有點搞笑的愛情線,戳中了我喜歡曖昧不明的死穴,特愛那一幕走到露台扮看書的情景,扭扭擰擰得很可愛。就為了這條線,我可是越看越心花朵朵開。

就是這一對,睇到我兩眼發光,超喜歡這種純真可愛的愛情線。越來越愛看黃慧慈的戲。
圖片轉載自香港話劇團 



真的在台上煮飯,那條超長電線好好笑。另外,以前的人都很敢穿,各種碎花各種圖案,非常精彩。
圖片轉載自香港話劇團


或者現在看來然香那群人好像熱心得有點過火,為了贖回明仔連棺材本都可以貢獻。但想想其實五、六十年代的人就是如此不計較,鄰里之間可以建立到一種徘徊於家人與朋友之間的感情,像我小時候在屋村也是夜不閉戶,有時擔張凳仔在門口乘涼就索性鐵閘也不關,架張帆布床就在走廊睡午覺,附近的婆婆媽媽總要我過去喝湯、吃點心。我媽那年代還跟鄰居夾份訂報紙,有錢的多付點,也沒有計較,借糖借鹽是等閒事,遇著要回鄉把小孩往別家托個兩、三天也不會計較那一餐半餐,你來我往,真真正正的唔駛客氣。

人齊,開飯(笑)。 我大愛這條樓梯+露台,坐在上面看書多造作阿,岩晒我!  圖片轉載自香港話劇團


有時想到連隔壁姓甚名誰也不知道,就會懷念當年放學後挨家挨戶打招呼的情景,一句句返黎喇,無意義得來卻充滿人情味,誰會跟不關心的人打招呼,即使廢如食左飯味都是一份窩心。

可惜到了今天昔日居住的屋村也不復當年的情景,老的老走的走,穿過那條長長的走廊竟有種淒清的感覺。也許就像劇終時主角一人獨自在清水台吃飯盒一樣,再怎樣也喚不回那種熱熱鬧鬧、熙熙攘攘的快樂。這是我們所失落也是我們所緬懷的情感,卻只能從一幕幕虛假的情節中追尋,是無奈也是悲哀。

我很喜歡這樣的結尾,沒有硬加的圓滿,再怎麼宣傳"左鄰右里,唔駛客氣",都市中的孤寂與疏離已經是這個城市的必然問題,唯一的期望,是我們心中仍然有這份對人情的期盼,偶爾踏出一小步,給鄰居一個微笑,一個點頭,讓我們的世界不至太冷漠。